据“商学院大百科www.whichmba.net”有关中国EMBA课程2015年底统计显示,中国大陆范围内,各类正规颁发学位的EMBA课程总数在50个左右,全年为国家培养将近6500名毕业生。
课程数量的四分之三为中文项目,包括附带同传或交传翻译的课程(本杂志称中文EMBA),四分之一为全英文项目(本杂志称英文EMBA)。从培养学生的人数角度统计,中文EMBA培养90%,英文EMBA培养10%。
比拼关键词:文凭 - 中国EMBA诞生和流行的原动力
中国EMBA的学生特征,从一开始就和海外EMBA群体存在明显差异。海外EMBA学生,大部分不是企业最高决策人;而中国的EMBA学生,尤其是最初几年,几乎是各大组织最高层,真正的老总班。海外EMBA为小班教学,三四十人,精益求精。中国EMBA规模宏大,一个项目每年就是几百人,中欧这样的世界最大EMBA,每年招生六、七百名学生,着实让海外商学院叹为观止。
EMBA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满足了一个时代的迫切需求。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上半段,中国有大批政府官员、企业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需要获得研究生文凭。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十八九岁正当年时,没机会进大学,他们梦想到正规大学里受点熏陶。EMBA既让他们拿到了文凭,同时也圆了青春年少时上大学的梦想。所以,当2002年国家教委批准国内30所高校招生EMBA时,各著名商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了周末名车云集的盛况。
需要补张文凭的人,大多出生于50、60年代初。而目前EMBA的目标对象已经是60年代末和70后出生的人了。这批人都一路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,有的甚至已经是MBA毕业生或是海归。要从这些人中挖掘出EMBA的招生对象,真不像前些年那么简单。另外,80后企业家二代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。技术派海归要到中国的淡水中浸泡、熟悉环境和做派的需求也有所呈现。
比拼关键词:圈子 - 中国EMBA学生的群体价值
这里说的圈子,指的是你在EMBA班级里认识的同学或是在校友会中交到的一批经常往来的朋友。这是中国EMBA慢慢兴起后,被人们逐渐认识的除文凭以外的最大附加值,目前圈子已经超越文凭,成为人们选择EMBA的首要因素。
笔者曾遇到一位EMBA课程的咨询对象,三十七八岁,全国著名电视购物媒体地区公司董事、总经理,正宗大学本科毕业,在媒体界、广告界摸爬滚打多年,现负责购物媒体一方天地,希望工作职能提升到更加战略的层面上。这是一个EMBA课程的理想对象。
我们首先讨论他的职业规划:公司内部成长,晋升更高的职位,或是产生兼并收购时,担当更多职责。所以他既可以考虑中文EMBA,也可以考虑英文EMBA,但他的英文并非好到流利应用,所以暂且排除EMBA全英文项目。接下来要考虑的是,他应该去国际化特色强的课程,还是去本土化特色强的课程?这就是个选择圈子的问题。
他未来的工作,无论是产品全球采购还是客户关系管理等,都会和外国人或外国的先进技术打交道。这就推动他去读国际化特色的项目。但是,如果他进入一个有相当人脉关系的中国老总圈,同样能为他建立更强的竞争力。外国人要同他合作,看中的不正是他在中国的渗透能力嘛。
如此分析,我们更倾向于他报考在中国有深厚人脉的EMBA项目。至于如何解决国际化问题,可考虑去欧美著名商学院找个1-2个月的游学课程,直接和全球的高管们交流学习,顺便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。
比拼关键词:价格
2002到2008,EMBA发展的黄金时期,中文EMBA项目的学费从20万人民币一路慢慢涨到30多万,以平均每年10%的幅度上涨。
但2009年春天以后到本文截稿的2013年底,近四年学费的发展趋势大家都叫看不懂。从33.8万到38.8万,从45万再到53.8万,当年秋天的价格就比当年春天要高5-8万元。EMBA第一集团军2014年春天入学的学费都已经涨到58.8万,平均每年20%的涨幅。
2014年春天以后,EMBA市场走软,课程价格不在像先前那样疯涨了。一线EMBA课程的价格基本维持在60万人民币附近。
这样的价格真也吓退一些申请人,一些符合要求的人转头去找在职MBA课程了。2013年秋,EMBA第一集团军的入学人数都有不同比例下降。目标越来越精准、越来越细分、放眼两岸三地成为趋势。
比拼关键词:合作EMBA - 夹缝中寻找出的空间
麦肯锡曾出版“如何应对中国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的报告”。报告称:“中国在海外有业务的公司中,30%的公司领导人承认,当他们面对公司海外业务的时候,面临高管职位无人可派的问题。”国际化战略思考,也就成为这些有跨国收购梦想的公司最现实的挑战。这也是目前一些有国际化背景的合作EMBA课程逐渐受到很多企业家看好的原因。
复旦大学-华盛顿大学EMBA有非常清楚的定位,为中国培养国际经理人。他们的目标是,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不仅仅可以在中国境内工作,也可以到海外管理中国公司,或是管理外国公司。清华-INSEAD双学位EMBA每年一个班招40-50人左右,由于借用到双方院校的资源,非常受跨国经理人的认可。同济-曼海姆双学位EMBA把中、欧、美各国职业经理人集中在中国和德国分别授课,几个模块全球飞,一边学习、一边考察当地企业,以帮助各国经理人亲身体验全球化的产业运作。上海交大-美国南加大GEMBA充分发挥主题制授课优势,把学员直接扔到公司运作场景中,一次对付很多方面来的挑战。以上这些课程的整体特点是,充分调动海内外资源,在国际化的背景下,培养企业经理人。他们并不单纯强调中国的国情、中国的生意经,把中国看成众多国情中的一部分。
附:
复旦EMBA - 雍容大气、风格儒雅、往往能四两拨千斤;
交大EMBA - 相当活跃,善于抓住任何市场机会;
清华EMBA - 特别沉稳、波澜不惊、深藏不陋、行胜于言;
北大EMBA - 学生非常有想法、个性强、引领变革的潮流;
中欧EMBA - 学生比较低调,喜欢运筹帷幄,不打无准备之仗,外企职业经理人的风格越来越显著;
长江EMBA - 比较灵活,更多些江湖结拜的义气,被认为是民营企业家们抱团取暖的地方…
这就是各个学校这些年来逐渐形成的风格和特征。很难用言语传达,但是已经深深地刻在学校的课堂气氛中,融汇在同学间的交往之中。业内人士在见到一位老总几分钟后,就可大致判断出此兄是否接受过EMBA教育,究竟来自于哪个EMBA了。
有关更多EMBA信息,课程的特点和比较,请联系商学院大百科www.whichmba.net 0086-21-52301885
ying.zhao@whichmba.net